中心服务

不自恋的孩子不是好孩子
分类:人格成长   |   发布日期:2017/4/27 15:34:12   |    138 人阅读   |   作者:康桥心理 如是
我们处在一个自恋的时代,空气中到处弥漫着自恋的芬芳。打开朋友圈,秀自拍,秀美食,秀恩爱,秀知识,秀娃。。但凡可以秀的,我们都要秀一把。

精神分析开山鼻祖弗洛伊德曾给出“自恋”定义是自己对于自我投注力比多兴奋(libido,泛指一切身体器官的快感。即弗洛伊德认为的“性”,这里的性不是指生殖意义上的性)的状态。在弗洛伊德那里,自恋被认为是种问题。


而后期以研究自恋性人格障碍著称的自体心理学大师科胡特则认为自恋其实就是力比多的本质,或者更直接说自恋其实就是人类的一般本质,每个人本质上都是自恋的。自恋是一种藉著胜任的经验而产生的真正的自我价值感,是一种认为自己值得珍惜、保护的真实感觉。也就是说一般个体的自恋并不是不健康的,而且我们整个社会也是允许适度自恋的,而只有个体过度自恋并超出了社会对与自恋允可的范围那才是不健康的。

  自恋作为人的根本属性,是成就个体的强大动力。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优秀的,是被人关注喜爱的。因为自恋我们会希望自己变的更好,减肥、锻炼、读书、旅行。自体心理学区别于古典精神分析的一点就是,自恋并不是在婴儿期发展完成后就结束了,而是作为一种持续一生毫不衰竭的动力而存在。
      
前两天参加少儿培训展时,认识一个可爱的9岁小男生。穿着一身跆拳道道服,很帅气。我说你给叔叔表演下跆拳道吧。他摆好pose,有模有样的给我打了一遍,一开始还稍显拘谨,在我鼓励肯定下开始进入状态,拳越打越漂亮。

孩子在我这里获得了他渴望的关注和赞赏,我作为一个优质客体,满足了孩子的自恋需求。这之后,他就总喜欢让我陪他玩,有时是让我看他玩手机游戏。我也总是聚精会神的去陪他,让他体验到我对他的积极关注。看到旁边孩子玩沙盘,我临时起意想做个小测验。便故意跑到其他孩子身边同他们玩起来,留他自己在那玩。果不出所料,他只安静的玩了一会,就急着把我拉回他旁边陪他玩。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获得别人的关注和肯定,来确定自己是优秀的,值得被爱的,这是我们每个人终身都在维护的自体感。

那自恋的心理机制是怎样运作的呢?

科胡特等提出自恋的达成其实是可以使用当代认知心理学等合理阐述的。自恋是对于自我胜任感的体验获得,而这一获得的回路首先是大脑的期待型态,然后进行下一步的实施决定,再后付诸行动的实践——当个体在实际世界中实践后,会得到反馈,这一反馈则再次输入大脑,然后大脑将此信息与之前的期待型态配对。如果输入信息与之前的期待型态配对成功,则个体就可能立即获得自体胜任感的喜悦。

结合上文我们谈到的练跆拳道的小朋友,他在我面前表演跆拳道,获得了我的赞赏,这一反馈信息与他的自我期待型态吻合,所以小朋友就体验到了自恋的满足喜悦。

可现实中我们偶尔会发现有的人实在是太过自恋。眼中除了自己,全无他人,仿佛整个地球都围着他转。

自恋狂们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自恋性人格障碍的形成,可以追溯到童年的婴儿时期,按照客体关系理论家马勒等的研究,这一障碍大约形成于一岁半到三岁之间。 科胡特认为,每一个个体在其婴儿期都是有自体自大、夸大倾向的,例如婴儿稍稍不得到满足就会大哭等等,在婴儿的心理世界中,他或她是全能的上帝。当这一上帝由于被养育者所满足时,则获得快乐。如果不满足,则因为自己的全能感遭受挫折无法实现而暴怒。这一不被满足的情况其实是在婴儿养育中经常偶然发生的,但如果养育婴儿者是长期的如此对待婴儿的,也就是说婴儿是长期无法得到夸大的自体自恋满足的。不能与内部期待配对成功,则婴儿将失望于外在,大脑则根据实际情况放弃这一正常的养育被养育的循环回路构成,而以自体幻想性循环回路来替代补偿这一自恋之需要。这样的幻想往往是阻碍了自体了解正常自恋的现实性,而超出常人所能接受的范围而形成自己独有和过分的自恋,于是就会有自恋狂的类似夸大性格的表现。

在这里,其实幻想性自恋是对现实自恋不足导致自卑的一种代偿性满足,也就是说自恋对个体而言是必须的,如果正常的方式行不通,那个体就会自动寻求另一种渠道来代偿的发展此种欲求。

越是自卑的人,自恋也会越强烈。个体没得到满足的,总要想着法补偿回来。

另外自恋性人格障碍的形成在理论上还有另一种可能。

在婴儿自恋的发展过程中,如果婴儿的自大、无所不能感得到绝对的满足,而没有外界带来的挫败感,那么也会导致自恋性人格障碍的发生。当然这种形成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因为个体在与现实世界相处时是无法避免外界带来的限制和挫败的。

简单点讲,自恋障碍就是因为小时候自恋没长好,跑偏咧。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心理学强调养育孩子时给予恰到好处的挫折,60分妈妈的原因。过度的宠溺和不足的关爱都会带来问题,我们需要的是给孩子创造一个合适的中间地带,找到一种相对的平衡,无论偏向哪一个极端都会产生问题。

让孩子们在健康的自恋下成长吧,不自恋的孩子绝对不是不好孩子,孩子们需要适度的自恋来滋养自己,这是优秀的根本动力。


                                                                                               作者:康桥心理如是

全国统一服务电话
400-663-2003

工作时间:AM 9:00 – PM 5:30 全年无休

公司地址:天津市和平区新华路133号源天大厦(零到壹联合办公)A区3009室

微信公众账号

线上预约&
参与活动&
学习心理学小知识

版权所有:天津康桥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津ICP备11001889号-2  

技术支持:35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