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心理咨询:网络环境对青少年认知心理的影响分析与应对

栏目:青少年儿童 发布时间:2024-05-24

人们常说网络像一股来势凶猛的浪潮,冲击着社会的每一个角落,QQ、E-mail、视频、网络游戏、网上购物、网上交易、网上冲浪、资源共享……网络生活已经不是一种时尚,而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论你愿意与否,不论你是青少年,中年,乃至于老年,它正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它正日益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一、青少年认知心理
  皮亚杰认为:“认识起源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本质上,它是一种适应能力,智慧的本质是一种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皮亚杰认为适应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形式实现的。同化与顺应是认知的重要机制。所谓同化,是指主体把外界信息直接纳人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即“刺激输人的过滤或改变”。所谓“顺应”是主体通过调节自己的认知结构,使其与外界信息相适应的的过程,“即改变内部图式以适应现实”。


  社会认知理论同样强调,社会文化环境对个体的认知活动有重要影响。社会文化环境可分为两方面,一是宏观环境,即个体所处的社会文化;二是微观环境,即认知的情境和个体的知识经验等。青少年作为最活跃的年龄阶层,必定扮演着网络弄潮儿的角色,青少年心理学之父一霍尔曾用“暴风骤雨”来描述这一时期个体心理起伏跌宕,充满矛盾与冲突的发展特点,身处网络浪潮的青少年,其认知,情感,行为和价值观等心理维度必定会受到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身处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其认知和世界观必定受到网络大潮的冲击,网络的开放性,方便性和多元性,为当代青少年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有真实有虚幻,有真诚有欺骗,有迷失有选择。事物的两面性,决定着网络对青少年认知的影响也是有积极与消极之分。


  二、网络对青少年认知心理的积极影响

  1.有利于青少年非线性思维方式的形成
  网络的连接是一种跳跃式的、综合的非线性方式。从非线性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的同时必须考虑它与周围事物的种种联系,并透过这种网状的联系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思维方式改变了传统线性思维所固有的较狭隘、死板的弊端,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发散性思维、拓展青少年的思路,有利于帮助他们正确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对网络的使用同时又可以培养青少年以一种系统的眼光看待问题和积极利用现代化工具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意识,而这恰恰是信息时代所必需的。

  2.青少年的创造能力得到了发展
  网络使青少年的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无论是在创新观念、锻炼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实现创新内容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他们的智力得到了升华。

  3.满足了青少年交流、沟通和理解的需要
  网络高效、快速、方便、独特的交流方式与当代青少年偏于好奇、乐于幻想、追求独立的要求相吻合。因此,网络一出现,便注定与青少年紧紧联系在一起。网络使得青少年和世界息息相通,使得他们在有限的学习、工作的重压之外获得了更广泛的空间。当全世界缤纷多彩的信息资源集结在青少年的面前,他们的视野、心胸得到开阔。


  三、网络环境对青少年认知的负面影响
  网络环境具有:形式的虚拟性,内容的多元性,制度的不规范性等特点,网络环境的这些特点和性质决定着对当代青少年认知的特殊影响。

  1.网络环境的虚拟性,它只是现实的一种反映,这种反映有时是片面的,甚至是扭曲的,大量的图片和视频拼凑了这个虚拟的世界,长期沉浸其中,其头脑充满着虚无缥缈的感觉,易产生逃避现实的意识,在虚拟的世界中找到醉生梦死的归宿和满足,带着虚无的头脑一方面在网络环境的漫游中会做出不理智的判断,另一方面回到现实之中其学业与事业也会受到极大的负面影响。虚拟与现实的冲突,使当代青少年陷于矛盾与冲突的选择之中,造成了“网上”与“网下”判若两人的人格分裂。

  2.网络的多元性,互联网上的内容可谓庞杂且良芬不齐,像是一片无疆的领域,青少年的猎奇心理强,自制力和判断力偏差,可塑性强,认为这个网上的世界就完全是属于自己的,像一匹匹脱僵的野马无限度地去侵人本不属于这个年龄的领域,网络文化的垃圾肆虐侵蚀着青少年的认知与世界观。

  3.网络环境的不规范性,网络中对肖像权,隐私权,知识产权的缺乏必要的法律保护与技术支持,网络交易的不健全,黑客横行,网友在网络中的言行缺乏责任感,造成随心所欲想法与做法,为青少年成为网络大潮中弄潮儿提供了宽松的环境氛围。


  四、完善青少年认知结构,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
  根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原理,心理认知构成中得不健全因素可能导致青少年网络犯罪。要有效防治青少年网络犯罪,就必须重视改变青少年认知结构,通过改变青少年的认识,从而调节人的情绪和行为的治疗方法。

  1.夯实青少年认知结构的基础,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自我教育。
  加强教育和辅导以改变青少年认知结构是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在预防青少年高科技犯罪中,对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可忽视。不少青少年学生心理、心态偏激,很多人将自己封闭起来,不善与人交往,学校也不够重视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传统的讲课方法也不适用于青少年学生。一旦遇有契机,特别在计算机犯罪很容易实施的条件下,可能导致走向犯罪的道路。因此,必须加强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青少年学生抵御犯罪的能力。

  2.完善青少年网络认知结构,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
  网络具有虚拟性、交互性、开放性、超时空性等特点,网络行为需要一定的秩序和规则,当人们跨越时空,尽享网上新生活时,应该具有这样一种共识:遵守网上道德与网上文明。开展网络知识普及教育,推进网络生活主流化,能让社会上更广泛的人,更高层次的人科学地认识和看待网络新事物,真正在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做到扬长避短,因势利导,使其造福于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否则,感性的道德恐慌无助于解决生活中理性的深层次危机,青少年群体也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滑向网络犯罪的深渊。因此要防治青少年网络犯罪,就必须从青少年网络认知结构的矫治出发,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2001年由团中央发起的“网络·道德·文明”青少年学生论坛以及《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系列活动,对树立青少年良好的“网德”、提高青少年修养具有重大意义。

  3.完善青少年法律认知结构,加强青少年普法教育
  法制观念淡薄是青少年网络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青少年法律意识淡薄。由于青少年涉世不深,对法律常识了解得非常有限,法律意识淡薄,对自己的行为正当性、合法性缺乏最基本的认识和控制。应在传统法制教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创新网络法制教育形式,办好法制宣传教育网站。政府网及各门户网站要专门开辟法制宣传教育栏目,根据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教育;要建立和完善学校、社会、家庭相结合的法制教育网络,充分利用各种教育阵地,增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引导性、互动性和趣味性;要努力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意识、守法意识和权利义务意识,着力培养网上法制观念;要加强预防青少年网络违法犯罪教育,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