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它是教师与学生在日常的正式与非正式的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师生正式交往指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交流和沟通行为。这种交往旨在完成知识的传授和接受,直接与学校的教学目标相联系。对于这种交往行为,教师和学生不能自行选择,不能依自己的主观态度和情感任意更改,而受制于一定的制度,受制于一定的教学规范。师生间的非正式交往,则在正式教学工作之外进行,不受规章制度的外来约束。它建立在师生友谊,尤其是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尊重、理解和期望的基础上,体现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与这两种交往行为相对应,师生关系可相应地分为师生间正式关系和非正式关系。应当承认,当前师生间无论是正式关系还是非正式关系,都存在不足。
师生之间经常会产生一些大大小小的矛盾。特别是初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个性和见识也随之增长,他们对老师不再是小学生样盲目的崇拜和听话了,他们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特别是有自己的自尊,老师不可能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他们头上,也不可能简单的规定不准干什么不许怎么样,更不能对他们加以呵斥和责骂,否则只会招来反感和叛逆。
一、师生之间出现矛盾的原因
老师之间有时候是会出现矛盾的,这种矛盾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会显得越来越普遍,越来越明显。随着知识的增加与交往的频繁,特别是独立意识与自尊心理的进一步增长,师生之间常常会出现矛盾。这种矛盾有的可能在短时间内消失,有的可能越发展越严重,以至形成偏见或成见,引发学生的逆反情绪,出现对立、顶撞、僵持的局面。
师生之间出现矛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调查表明:以下六个方面是最常见、最主要的原因:
1) 学生犯了错误或有了过失,受到老师的批评,而学生并未认识到问题的严重,对批评不服。当面顶撞老师,背后蛮骂老师,更有甚者与老师动手。
2) 对老师的决定、做法有看法,或者觉得过分严厉,或者认为不够公平,特别是自认为自尊心受到伤害,自身利益未能得到维护的情况下,对老师有意见。
3) 受同学的影响,对某些老师有看法,甚至暗地形成了偏见,所以也常常流露出对个别老师的不满。
4) 评价尺度的冲突。即对事物的是非、善恶、美丑、好坏等评价标准各异。一旦师生双方产生分歧甚至对立时,矛盾冲突就产生了。如:一些学生喜欢把头发染成红色、棕色,在他们心目中认为此举是追求时尚,而在领导和教师心目中却认为是不健康的,因而引发矛盾冲突。
5) 教师观的冲突。即传统的师道尊严与学生的民主自由愿望要求的冲突。传统的教育思想认为,学生应永远从属于教师,所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传统的教师观中教师难以容忍来自学生的反对意见,一旦教师的权威与尊严遭到来自学生的挑战,那么冲突就在所难免了。
6) 不正常情绪引起的师生冲突。人在不良情绪和不健康的心态下往往会把平时不值得追究的问题看得过重,把平时简单平和的问题,看得极端复杂。如:一个学生与班主任老师发生了口角,此时,另一个老师赶上了此事,上前劝导了该学生几句,这个学生,误以为这个老师帮班主任的忙,与两个老师同时发生了冲突。
从学生角度来说,学生的心理问题有:
(1)人际交往障碍,如人际交往的功利性;以自我为中心,排斥他人;自我封闭等。
(2)情绪障碍:主要有忧郁,自卑,焦虑,羞怯或盲从等等心理问题等。
(3)人格冲突,由于心理发展不平衡,出现反抗与依赖,闭锁与开放,勇敢和怯懦,自律和冲动,高傲和自卑并存的现象,在人格特点上表现为逆反、偏执、极端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