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Company news

公司新闻

嫉妒丨那些身边的塑料兄弟情姐妹花
讲师:
时间:2018/11/6 14:46:56
详细介绍

温馨提示:天津心理咨询网原创文章,未经允许,请勿擅自转载!


我们几乎所有人都有过这样的体会:


当身边的朋友或同事升职了,获得了某方面的成功,或者买了大房子,赚了一大笔钱,我们并没有为他感到高兴,反而会失落沮丧或者愤怒生气,甚至有的人会希望看到对方失败。


你可能会为产生这些嫉妒的情绪感到难为情,不敢向自己的朋友表露心情,更不可能告诉嫉妒的对象。


我们自幼就被教导不可以嫉妒别人,嫉妒他人是不对的。


所以,当我们真的产生了这种情绪后,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它蚕食掉自己而无能为力。





嫉妒时我们都在想什么?


首先,你会想......


○他们不配得到这些。

○他们会认为他们比我强。

○他们确实比我强。

○我不能再和他们呆在一起了。

○我希望他们失败。


然后,你又会接着想到自己......


○这些反衬出了我的低劣。

○我落后了。

○人们看我的眼神像在看一个失败者。

○我本也可以做到的。


好了,当我们发现自己产生了这些想法时,第一反应就是:


“我怎么会是这样的人呢?我怎么会不希望看到别人成功呢?”


先冷静一下,不要急,这只能说明你是个普通人,因为嫉妒是无处不在的。


有时我们会发现,小孩子在面对玩游戏输了的时候,和小伙伴一起要比一个人输掉感受会好一些。


成年人也一样,在接受失败时都有一段艰难的时期要过。


这可能源于我们嫉妒的时候,会把这个世界看成一个零和游戏:即如果她赢了,那就意味着我输了,而且成功的回报也是极其罕见的。




嫉妒的三种类型


1、抑郁性嫉妒(“和他相比,我就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失败者”)


当发现我们身边的人在某方面比自己优秀,我们通常会感觉自己像个失败者、弱者,会认为对方的成功反衬了自己的无能。


2、敌对性嫉妒(“她肯定是靠关系、潜规则才上的位”)


因为她无法忍受别人的成功,所以她可能更希望看到别人的失败。


比如,她喜欢听到成功人士离婚、吃官司、发生意外等这类型的消息。


当看到对方栽了大跟头,尤其是在他大获成功之后,幸灾乐祸的情绪快感是很诱人的,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又一样了,都“失败”了。


3、激励性嫉妒(“太好了!真了不起!”)


这是一种比较良性的嫉妒,当你看到他人的成功,会钦佩赞扬他们所做的一切。


而这种带有善意的嫉妒会让我们关注到他人的行为,并从中真正的学到一些东西。


许多人在产生了嫉妒之后,会既有抑郁性的,也有敌对性的。


举个例子,一位先生描述了当他想到自己一位刚被提升的同事时,他的心情是如何感到失望沮丧的,但随后他也承认了,自己希望看到这位同事不要继续成功下去。




我们都会嫉妒哪些人?

  

我们会倾向于嫉妒那些与自己相去不远的人,所以毫无疑问每个人的社交圈就是衡量自己能力价值的参考标准和试炼场。


因此,我们会羡慕某一位同事,某一个兄弟姐妹,某一个同学,或者某一位姻亲,会羡慕那些我们认为自己有可能取得的成就——只是我们对实现这些成就没有足够的信心。


比如,我们不会嫉妒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因为他们的学术研究水平远超我们之上,但会嫉妒同行业内发展得更好的同学或同事。


也就是说,我们更有可能会去嫉妒那些难以认同其优点的人,因为嫉妒之中往往带有不公平的感觉。


嫉妒会影响我们什么呢?

  

正如前文所提到的那样,嫉妒会令我们变得抑郁、焦虑,甚至愤怒。


同时也会时时刻刻的琢磨整件事情,而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些典型想法就是:


“我不敢相信他居然会被提升了!”

“这怎么可能呢!”

“我无法做到不在意这一点!”


总之,我们会将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自身的不公平感和徒劳感上,会竭力的回避与嫉妒对象碰面,因为这会提醒自己——落于人后了。


不仅如此,我们还有可能会和其他人抱怨这件事——也许是想借此而疏远他们,又或许用这种方式与同样嫉妒他们的人结成同盟。


甚至于在嫉妒情绪的影响下彻底放弃竞争,这样我们就能自我安慰说失败和信念的挫伤完全是由客观世界的不公平造成的。



如何处理我们的嫉妒想法呢?


消极想法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我们一定要跟随它的步调走。


心理学认知疗法的优势就在于能够提供给人们更多有益的、适应性强的和更现实的思维方式。


参考下列的表格,看看有没有我们熟悉的一些消极性的自动化思维,然后再看看那些相对应的更理性更具适应性的想法,这些想法就可以帮助我们克服嫉妒情绪带来的不良影响。



-The End-




全国统一服务电话
400-663-2003

工作时间:AM 9:00 – PM 5:30 全年无休

公司地址:天津市和平区新华路133号源天大厦(零到壹联合办公)A区3009室

微信公众账号

线上预约&
参与活动&
学习心理学小知识

版权所有:天津康桥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津ICP备11001889号-2  

技术支持:35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