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服务

阿弥陀佛!来,骚年,让我们扯一扯欲望。
分类:人格成长   |   发布日期:2017/6/14 12:12:53   |    193 人阅读   |   作者:如是


作者:康桥心理  如是  


人之大欲,食色性也

      “ 世人都说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说神仙好, 惟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说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这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的精彩描述,人的欲望本性可见一斑。


      笔者认为所有的欲望里面,最为强烈根本的还是“生”的欲望,也就是弗洛伊德说的生本能,其他需要不过都是生本能基础上的变种。为何性高潮带给人的快感如此强烈美妙?这可是伙同上帝在创造生命呢,性本能直接指向的便是生命的意志。“人之大欲,食色性也”,吃饭和男女之事,对应的都是生本能。


人缘何会起念造作


       需要是指人体组织系统中的一种缺乏、不平衡的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而人从生到死,始终保持着需要,也就是永远的处在不平衡状态。


      最简单的就拿吃饭来说事,我现在饿了,于是我去吃饭,酒足饭饱,需要得以满足。但不需几个小时,我又会体验到饥饿,于是又得吃饭。而人的快乐,正是来源于需要的满足。所以我们该感谢饥饿,让我们每次拥有进食的欲望,于是得以品尝世间美食。



      而且需要的强度同快乐的强度是成正比的,极端饥渴状态和普通饥渴状态相比,前者带来的满足自然比后者强烈。极端点的当属吸毒了,那种毒瘾发作时的痛苦和吸毒时带来的快感,诚然如地狱天堂。

          

       所有的需要都是与感受为伍,脱离了感受也就称不上是需要。感受这东西是实实在在的,我们可以真真切切体验到的。比如生理需要伴随的是饥饿感、性快感,安全需要是安全感,社交需要则是归属感以及对立的孤独感,尊重需要是自尊感,以及自我实现需要对应的是成就感等。


       在需要和感受的基础之上,则产生了左右我们外在行为的动机。我们每个人的所作所为背后都有他的动机,事情绝非无缘无故的发生。当然有些行为的发生,还没上升到动机层面,而只是感觉上的直接诱发,比如后背痒了下,手去挠一挠之类。


       正是因为存在需要,拥有感受,所以我们人才会在俗世中攀缘造作,形成一个个动机,产生一连串行为,暂时达成某种需要的平衡,我们也才得以获得片刻的喘息。但是,人之不死,欲望不止。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可以很好的解释,他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



       如果精简到极致便只有两点:肉体需要与精神需要。


欲,为之所乐,为之所苦


       “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衣食两般皆具足,又想娇容美貌妻。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买到良田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槽头扣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县丞主簿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做了皇帝求仙术,便想登天跨鹤飞。若要世人心里足,除非南柯一梦西。”


       人被欲望所深深的奴役,用个好词是积极进取,说的不好不过是本能的奴隶,为其所驱使而已。趋乐避苦是人的本性,可悖论是人正是因为过度的追求快乐,排斥痛苦,结果快乐渐行渐远却带来了更多的痛苦,这真是让人哭笑不得的事。


       人有这么多的需要,谈何知足呢?皇帝老子可以说是每个人心中最接近需要得到无限满足的人了吧,三宫六院,珍馐玉食,可他会知足吗?他也不知足,中国古代多少帝王梦想长生不老呢?不知足才是人性,所以我们才总要喊“知足常乐”。


       为什么孩子容易开心快乐?需要的少呗,感受阀限较低,给个甜甜圈就能乐呵一阵子,换你试试?给你一堆估计也没啥感觉。我们大人可是见过世面的人呢,只有更高级的事物才能让我们满足。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官为位奔,商为财突,忙的不亦乐乎!看看那些官场落马的高官,有多少是败在了贪婪上,那些熬夜加班的过劳死青年,难免不让人唏嘘。


人生不过得与失




      人生不过是在得与失之间,一个人能放下多少,便能得到多少。放下虚荣攀比,得到的是内心的平和喜悦,放下执着贪恋,得到的是自在潇洒。人总是在做加法运算,却不愿意适当的做点减法。欲望这东西,我们为之所乐,却也为之所苦。剥离掉过度的欲望,剩下的才是一颗清净的初心。


       可以假想下,如果没有需要的话,这世间还会有快乐与痛苦的分别吗?这也正是佛家追求的境界,无欲无求,这时将不再有快乐忧愁的升起更迭,而是进入到一种持久的祥和喜悦状态。有的朋友会问,那痛苦消失的同时快乐也会消失吗?是的,如果不存在痛苦的话,自然也不会存在快乐。


       在影视剧中我们会看到很多少林寺大师,他们寡言少语,不露情绪,无甚作为,整个人给人的感觉宛如平静的湖面,每天就是打打坐,念念经。我们一看这架势,就感觉境界高,实在是高。。。


     这种世外高人其实是把自己的欲望降低到了极致,以致没什么内驱力,变得清静无为了。


      但是严格来说人无法达到绝对的无欲无求,人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时刻需要满足的状态。除非不用呼吸,不用吃饭,不用睡觉,不需要依赖任何外在事物而存在,那就不是人,真的是得道成仙,臻于化境了。所以道家有“顺则成人,逆则成仙”一说。


       这个社会积极入世的人很多,人往高处走嘛,合情合理。能出世的人则鲜有,因为本身就违背人性,我认为人最伟大的地方是能够反观自身,也就是心理学上讲的元认知,有的人意识到自己不过是各种本能需要的奴仆,活的太不自在,也因此会有一种想要超脱的需要。


      但反过来说,超脱本身是不是也是一种需要呢?如果是的话,笔者把他定义为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更高一层的需要。这种需要是渴求能够超越身为人的自我局限性,达到一种超脱生死,摆脱一切束缚的自在境地。俗语讲的“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便是这个意思。


      讽刺的是,在物质极大丰富,人类生存条件极大改善的今天,人的幸福程度却并没有提升多少。甚至比起历史上的个别时期还有所下降。孩子有永远写不完的作业,大人有永远加不完的班,很多人都变成了房奴,人类依旧被锁在欲望的笼子里。


辩证的看欲望




      可这世界缘何如此生机勃勃,灿烂多彩?可以说,辉煌的现代人类文明正是建立在欲望的根基之上,我们好色,贪婪,好奇,追求感官享乐,所以在这世界你才会看到雄伟的建筑,精美的艺术品,垂涎欲滴的美食,天籁的音乐,让人类生活便利的高科技,可以说人类社会的一切外部现象皆是内心欲望的显化。


       没有欲望的世界将会是了无生机,一片死寂。


     从出生到死亡,人持续的都处在满足需要的过程中,绝大部分时间处在一种不平衡状态,欲望得不到满足时痛苦,达成时快乐,满足之后不需多久便是乏味无聊,如此循环往复。只因人拥有欲望,因此享乐与受苦便也成为了人的宿命。

           

       不过既然生而为人,便也不求成仙得道,苦与乐一肩挑负,是自己的便都愿意接受。你呢?会选择怎样一种生活哲学?


全国统一服务电话
400-663-2003

工作时间:AM 9:00 – PM 5:30 全年无休

公司地址:天津市和平区新华路133号源天大厦(零到壹联合办公)A区3009室

微信公众账号

线上预约&
参与活动&
学习心理学小知识

版权所有:天津康桥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津ICP备11001889号-2  

技术支持:35互联